您现在的位置:幼教 > 幼儿园资源 > 教学论文 > 数学思维论文 > 正文

幼儿园数学领域“学”与“教”的研究之五(3)

来源:幼教网 2018-09-20 10:47:36

说两句


  在大班幼儿“创造魔石围墙”活动中,我拍下了每个大班幼儿创造的规律,并进行了集体分享。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和比较,总结出创造新规律的方法:元素数量不等会出现新规律;摆放方式不同也可以出现新规律等。教师引导过程中的提问很重要,我是这样提问的:“为什么他们两个都选用了白色和蓝色的棋子,可他们排列出来的规律是不同的?” (幼儿回答:“因为这个是一个蓝的和一个白色的棋子,另一个是两个蓝色和两个白色的棋子。”)

  “那什么一样、什么不一样呢?”(幼儿回答:“颜色一样,数量不一样。”)

  “哦,原来材料一样、数量不一样就创造出了不同的规律。”

  此外,对幼儿出现的排序混乱问题,依然可以使用上述“检验模式单元”的方法帮助幼儿解决这一问题。

  三、学习表达规律

  不论在中班还是大班的活动中,当幼儿复制出规律或者创造出规律的时候,我会及时对幼儿排列出来的规律进行提问,以了解和提高幼儿对规律的抽象概括能力。

  ●“学”

  中班幼儿能够形象描述规律。中班幼儿排列出规律(如AB模式)后,问他们是怎么排列的,幼儿常常会把每个单元要素逐一报出来,如“一个红一个黄,一个红一个黄、一个红一个黄……”,他们很难抽象出“红与黄”是一个固定单元,是这个固定单元在重复排列。

  大班幼儿能够抽象表达规律。大部分大班幼儿能够用符号或标记来概括和表达规律。幼儿排列出规律(如AB模式)后,问他们是怎么排列的,幼儿会用符号“●▲”或“1 2”来概括这一规律。此外,幼儿还能将符号表示的规律用不同方式或材料重现规律排序。可见,大班幼儿在数学思维和数学经验上进一步提升,不仅能对规律进行抽象概括,还能进行迁移。

  ●“教”

  鼓励幼儿表达

  中班幼儿的认知还没有达到可以将模式抽象出来的水平,重复整个排序对他们来说很正常。对规律的形象描述是幼儿进一步学习抽象概括规律的基础。因此,我会多去询问幼儿“你是怎么排的”“按照什么规律排列的”,并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同时,我还通过圈画模式单元、“神奇魔法圈”的方式直观清晰地呈现出模式结构,帮助幼儿概括规律。

  鼓励幼儿运用符号概括规律

  遵循数学认知从具体事物到抽象符号再到具体事物的发展规律,我鼓励大班幼儿使用符号概括规律,以促进其抽象概括能力的发展。比如,鼓励幼儿用符号表示自己创造的规律并分享,找出与自己相同的规律。对于少数不能进行符号概括的幼儿,我会采用“符号具体化”策略。由于这些幼儿在“符号”与“实物”间建立联系有困难,出示规律符号卡和黑白五子棋,将有助于逐步引导幼儿在具体事物和抽象符号间建立起联系,从而提升其抽象概括能力。

  鼓励幼儿用多种方式表征规律

  此外,我还鼓励大班幼儿用不同材料和方式表征同一规律。如出示模式符号“○●”,要求幼儿用不同材料排列此规律,并在分享环节引导幼儿观察和比较其中的相同与不同。这种多样化的表征不仅有助于幼儿更深入地感知和抽象规律的特征,而且可以增强规律排序活动的趣味性。

  幼儿的材料操作结果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但却不是唯一依据。教师不仅要关注结果,更应重视幼儿的操作过程和多元表达,全面把握其对规律的认知和数学思维的发展,因为教师“教”的根本价值在于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以及感受生活中规律的用途和趣味。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幼教网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热点专题

  • 幼儿园教学课件:奇特的建筑
  • 幼儿教学课件:小鱼的梦
  • 河头幼儿园“帮水宝宝搬家”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认识时间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A Apple

幼升小

幼升小资讯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择校

幼升小指导

学区房

幼升小真题

重点小学

上海小学

广州小学

深圳小学

成都小学

武汉小学

南京小学

北京一类幼儿园

海淀区幼儿园

西城区幼儿园

东城区幼儿园

朝阳区幼儿园

其他区幼儿园

幼儿园资讯

教师园地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教案

教学论文

幼儿园课件

幼儿园教师心得

幼儿园评语

少儿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园必读

潜能开发

艺术培养

家庭教育

儿童乐园

科普知识

图书推荐

睡前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唐诗宋词

孕育指南

时尚妈咪

健康宝贝

美食厨房

趣味数学

健康饮食

专家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