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幼教 > 幼儿园资源 > 教学论文 > 健康教育论文 > 正文

在美术活动中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2)

来源:来自网络 2009-07-06 22:15:23

说两句

  首先,在美术活动中师生应建立平等的对话关系。教师在教授一些必要的技能技巧和作适当的指导外,千万不要指挥幼儿按照成人的意图进行活动,当我们要求孩子认真听讲的同时也别忘了给孩子一个倾诉的空间。就像有些画从成人的眼光看简直是不知所以,可孩子们总有他自己的解释,那些杂乱无章的东西也许正是一个奇妙的世界。有一次我们画高楼大厦,钱祺炜画得非常棒,尤其是色彩搭配得很和谐。本想好好地用他的画讲讲色彩的搭配,没想到一转眼他的画就变样了,整个画面被黑色笼罩着,只能隐隐约约地看见一些轮廓。我纳闷地问他为什么这样,他的回答是:“天很晚了,大家都睡觉了。”恍然大悟之后我马上表扬了他的想象力。正是因为有了师生平等对话这样的途径,幼儿才有机会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心理得到了健康的发展。

  其次,提供充分的时间让幼儿交流、对话。因为幼儿对艺术作品的感觉是带者直觉成分的,这种直觉往往转瞬即逝。留出充足的时间可以让幼儿彼此欣赏、彼此交流,找到同伴作品中值得学习的地方,为幼儿学习欣赏他人搭建平台。

  再次,在对话过程中传递“平等”的讯息。最简单可行的方法是充分利用肢体与非肢体语言,如需要交流时,老师可以蹲下来或坐下来采取与幼儿平视的角度。因为老师俯视的姿态会给幼儿不由自主的压迫感,与幼儿平视,这种压迫感就自然消失了。又如目光的交流也能传递“平等”的讯息。在面对孩子时,不管出于什么教育目的,首先我会用真诚的目光注视他们,这样会使孩子产生受尊重感,更容易协调师生关系。

  用“信任”来营造自由的氛围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关于人的倾向性的研究表明:人生来就有向好的方面发展的倾向,并且有发展潜能。给予幼儿充分的信任,和必要时的指导,让每个孩子主动参与并留给他们充足的时间、思考和活动的自由。在这种自由状态下,孩子们不但不会降低参与的积极性,反而会以更高的热情参与活动,更有效地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

  有个故事叫《刺猬树》,可孩子们喜欢叫它《神奇的树》。有孩子说:“要是这棵树上有比卡丘就好了”,另一个说:“最好还有天线宝宝!”于是我乘机引导他们:“你们想不想自己做一棵‘神奇的树’?”孩子们一听很兴奋,我就启发他们一起思考,讨论用什么材料、什么方式制作。最后决定把教室外面的那根水管用纸包起来当树干(这个工作由我做),他们负责把彩色纸剪成各种叶子的形状,并画上自己喜欢的东西。在创作的过程中不断地有新的意见产生,有的孩子想和我一起包树干,有的提出想用铁丝、报纸和皱纸等其它材料,还有的想把自己的手印在纸上......对于他们的这些想法我都表示了支持,并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整个活动中,孩子们始终兴趣高涨,尤其是最后作品拼集成功时,他们不由自主地欢呼雀跃。正因为在活动内容、形式、过程和材料、工具、合作方式等方面我都给予了幼儿充分的信任,幼儿在自由的氛围中产生了愉悦的情感体验。

  (二)满足幼儿成功的需要“一般认为,心理健康的形成和维持,主要是以处于中间层次的心理需要的满足为条件的。”作为成长中的个体,幼儿各种心理需要的满足是他们形成和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每个人都有成功的需要”。因此,在美术活动中,我十分注重为每一个孩子创造成功的机会,主要通过“拼集式创作”这一简单易行又符合幼儿特点的途径。所谓“拼集式创作”即确定一个共同的目标,创作时由个体自由发挥、主动思考,最后将大家的作品集合成一件大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既能充分发挥个性,又体验到合作的乐趣及成功的喜悦,还培养了幼儿社会群体观念。以我园中二班幼儿为例说明。

  中班第一学期初幼儿发展水平为:已初步掌握基础材料和工具的使用方法,同伴间较熟悉,但仍以个体活动为主。据此,可以尝试采用拼集合作的方式,共同制作一些比较简单的集合作品。主题由老师构想,活动以个体为单位。如撕纸活动“瓢虫”。这是一个学习撕圆的手工活动,在设计活动方案时我觉得它适合进行拼集或创作,既以个体活动为主,又可以引导幼儿将撕好的“瓢虫”集合在一棵树上。于是活动开始时我就以拟人化口吻引导幼儿:“小瓢虫生病了,一个人孤零零地留在树上,它真想和小伙伴们一起玩呀!你们愿意帮帮它吗?”在活动中,翁潇恬跑来告诉我:“我的瓢虫在和那只生病的小瓢虫做游戏呢!”真的,两只瓢虫头靠着头,手拉着手,我立即表扬了他。很多孩子由此受到了启发,有的瓢虫“翻跟斗”,有的还提着礼物……在讲评作品时,孩子们说得可热闹了。通过这个看似简单的活动,孩子们不知不觉地主动相互学习,不仅获得了合作的乐趣,还加深了对同伴的友爱之情,心理向着健康的方向又迈进了一步。

  中班第二学期初幼儿的发展水平为:能较熟练地使用材料和工具,同伴间有交流、有初步的合作意向和行为出现。据此,可以进行下一步的集体创作,但仍以集合作品的共同制作为主。主题由老师或幼儿构想,活动转入小组合作形式。在小组合作中出现了许多细小而实际的问题,如原本人手一份的材料现在放在一起成了大家共同的,怎么摆?谁先用?怎么用?又如画纸原来一人一张,现在大家合用一张,怎么放才能让大家都方便?还有彼此之间的距离如果太近了又容易碰撞,怎么办?在平时的活动中我就会组织幼儿对一些常见的情景进行“换位思考”,想想如果是自己处在对方的位置该怎么做。小组合作后的讨论也是非常重要的。对小组合作取得的成功要及时地加以肯定,让所有的孩子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并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感觉:“刚才你所在的小组成功了吗?受到表扬是哪些人的功劳?你感到高兴吗?你在活动中做了哪些事?你觉得自己表现怎么样?”如此一来,小组间的同伴关系更融洽了,小组成员的自尊感增强、自信心提高,更容易宽容他人、发现他人的长处。

  在“拼集式创作”过程中教师的协调将起到重要作用,譬如根据幼儿不同的能力特征、不同的性格类型进行有意识的调配,这样能使幼儿意识到各自才能的多样性,更有利于合作。

  (三)改变评价方式与内容

  1、让幼儿变“被动”评价为“主动”评价在幼儿园,传统型评价以教师为主,幼儿参与得很少,显得比较被动,这主要是幼儿习惯了教师评价而自己却不知道该如何进行评价。如果能引导幼儿去积极地发现同伴值得学习的地方,他们也能成为主动型的评价者。有的孩子评价时带者一定的利己心理,希望由于自己说别人好,这个人也能说自己好。有的孩子纯粹出于“朋友义气”,因为某人是自己的好友,就说他好。也有些心高气傲的孩子不太愿意去看别人的作品,甚至故意耻笑人家。针对这些情况,我首先鼓励他们真诚地、实事求是地评价,并教给一些评价的方法,如需要请孩子说明作品的优点、特点、喜欢的理由,又如前面提到的小组合作后的讨论效果也不错。对心高气傲的孩子可以适当“冷处理”一下,除非有特别出色之处,一般不作单独表扬。有时我也会拉着他们担任“评委”,看者别人的作品中有哪些是他们所没有想到的或缺少的,这样一来,他们也能够带着明确的目的进行评价了。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起的只是引导作用。

  2、变“单一评价”为“多元评价”以往的评价侧重于知识点,主要放在幼儿具体了解了多少,掌握了多少,现在新《纲要》则更多地强调幼儿的感受和体验。以往教育内容是具体的知识菜单,评价是看幼儿对菜单的掌握情况,现在《纲要》中教育内容更多地考虑到“能否兼顾群体需要和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都有成功感。”单一的评价内容仅关注认知结果,显然不能满足这些需要。而多元评价则涉及所有领域,社会的、情感的、认知的,也涉及幼儿学习的情感及倾向,并注重对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如果是个体为主的美术活动,可以请幼儿说说自己作品中感觉最棒的地方,或是让幼儿相互交流自己作品的意图;如果是合作性的活动,幼儿在活动中是否与同伴有交流,是否有互帮互助行为、谦让行为等等都是评价的内容之一。

  四、实践效果

  1、幼儿自信心得到提高通过体验与交流,使幼儿正确地认识了自我;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失败进行积极的旧因处理,鼓励幼儿尊重自己、相信自己、自信心得到了培养。实验班幼儿明显比对照班幼儿自信。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幼教网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热点专题

  • 幼儿园教学课件:奇特的建筑
  • 幼儿教学课件:小鱼的梦
  • 河头幼儿园“帮水宝宝搬家”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认识时间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A Apple

幼升小

幼升小资讯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择校

幼升小指导

学区房

幼升小真题

重点小学

上海小学

广州小学

深圳小学

成都小学

武汉小学

南京小学

北京一类幼儿园

海淀区幼儿园

西城区幼儿园

东城区幼儿园

朝阳区幼儿园

其他区幼儿园

幼儿园资讯

教师园地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教案

教学论文

幼儿园课件

幼儿园教师心得

幼儿园评语

少儿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园必读

潜能开发

艺术培养

家庭教育

儿童乐园

科普知识

图书推荐

睡前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唐诗宋词

孕育指南

时尚妈咪

健康宝贝

美食厨房

趣味数学

健康饮食

专家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