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幼教 > 幼儿园资源 > 教学论文 > 游戏专题论文 > 正文

关于幼儿园游戏指导存在问题的思考

来源:幼教网 2018-09-19 16:06:19

说两句

关于幼儿园游戏指导存在问题的思考

  关于幼儿园游戏的指导,在近十年的时间里已有不少人关注过这个话题,主要围绕游戏环境创设、玩具材料提供、教师观察指导技能等方面来描述游戏指导实际存在的问题,并从应然的角度提出幼儿园游戏指导的方法和原则。为什么这个问题被关注那么多年,至今仍然少有改观?这不得不让我们认真思考,是什么阻碍了幼儿园的游戏?我们不妨换个角度,不是孤立地考虑幼儿园在开展游戏时出现的问题,而尝试把游戏放在幼儿园教育背景中,探寻影响游戏的因素。

  一、零散的理论学习导致相互矛盾的指导行为

  关于儿童游戏的理论,在各种教科书中都会提及.幼儿园教师在各级培训中也会涉及。从教师对游戏的态度以及组织游戏的教育行为,可以看到不同理论对教师的影响。

  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重点强调游戏的发泄、补偿功能,主张在童年早期要多给孩子游戏的机会。这样可以让儿童在游戏的过程中,使现实生活的紧张和焦虑情绪得以修复;帮助儿童处理内心深层的情绪问题,以及内在的冲突和焦虑。同时,重视游戏的动机,认为儿童在游戏中所扮演的角色具有高度的情绪选择性,因此要尊重儿童游戏的自主选择,让他们保持快乐的情绪,以实现游戏对于儿童人格和心理健康的价值。该理论对于幼儿园重视想象游戏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持这种观点的教师,在幼儿游戏中,以追求快乐为首要目的。幼儿在游戏中表现为随心所欲,自由自在,教师的作用是回应性的.有时甚至是消极的。笔者曾经就“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你认为他们主要能获得什么?”等问题访谈过部分幼儿园教师,大部分教师持“获得快乐”“高兴”“同伴交往”等观点。

  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发展学派,从认知发展的角度考察游戏的发生与发展,认为游戏能促使儿童把新的信息同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而促进儿童的学习。同时该学派认为是发展导致了学习,游戏有明确的年龄阶段限制;强调儿童必须自发地参与各种活动.才能获得属于自己的真实的知识。持这种观点的幼儿教师,坚信只要为幼儿提供环境,等待幼儿主动积极地与环境发生互动,就能建构他们自己的知识、经验,教师的角色就是观察者和等待者。他们认为只要幼儿能有自由选择游戏的机会,主动建构知识的学习就会发生。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教师所提供的环境是否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要,幼儿所处的环境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如依赖于教师所提供的可选择的活动范围、与成人和幼儿互动的数量、材料等资源的支持性程度、与学习联系的活动内容等,这是一个缺乏系统深入研究的问题。

  以维果斯基为代表的社会建构理论认为游戏是学前儿童发展的源泉,而并非只是一种活动的形式。该学派认为,游戏是儿童社会化的工具,可以帮助儿童掌握社会规则和习俗的本质:儿童可以在游戏中了解角色、规则、关系、社交技能、适宜行为方式、自身行动对他人产生的影响等。该学派强调儿童与“更有知识的他人”互动,成人与儿童之间的互动为间接学习知识创造了“支架”。持这种观点的幼儿教师,认识到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作用,能为幼儿创设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积极地参与幼儿的游戏,敏锐地捕捉幼儿的意图和想法,并能在适宜的时机为幼儿提供适宜的帮助。但怎样有效地观察并捕捉到幼儿的需要?如何参与幼儿的游戏?怎样的帮助是适宜的?什么样的学习环境对儿童是有挑战性的?由于在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过程中缺乏一定的中介和桥梁,致使这些问题深深地困扰着幼儿园教师。

  以上这些游戏理论,对不同的教师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是不同的。有的教师只坚持其中的一种观点,或放任儿童自由游戏;或坚信只要提供了环境,儿童就可以主动地与物质环境互动:或赞成教师是儿童发展的支架.积极地为儿童游戏搭建适宜的支架。但有的教师可能会同时秉持两到三种观点.既主张给儿童自由,又认为教师要发挥一定的作用,形成了一些看似矛盾或对立的关系.如“自由与规则”“现实与创造”“自主与指导”“娱乐与教育”等,很难把握儿童自由和教师干预的适宜的“度”的问题。吸收不同的理论来指导幼儿园实践本意是好的,但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可能需要一个转换的过程,要注意融会贯通,如果没有真正地消化吸收,囫囵吞枣地断章取义,可能造成实践中的混乱。

  二、滥用术语导致理论与实践沟通的不畅通

  游戏这个词似乎看了都明白其中的意义,但要给它下一个精确的定义其实十分困难。由于有人以生活活动、教学活动、游戏活动把幼儿园一日活动分为三个部分,在幼儿园提到游戏,其自由、愉悦的属性最为人们所关注,主要被界定为是发生在上午正规的教学活动之后的属于孩子的活动。这就无形之中把游戏和教学活动分开,把游戏和学习活动对立起来。为了迎合家长发展儿童认知的片面需要,尽管教师知道游戏对儿童全面发展的价值,但看不到及时效果的游戏在幼儿园只能羞羞答答、遮遮掩掩,似乎登不上大雅之堂。明明是让幼儿通过游戏就能达到操作、练习、巩固的游戏活动,却以“区域活动”“区角游戏”,甚至是“学习性区域”冠名。这些名称繁多的术语,干扰了正常的学术沟通和交流。笔者时常感觉到在与教师沟通的过程中,当用到这些术语时,大家不得不用专门的场景来描述自己所用术语的含义。其实,不管冠以什么名称,只是反映人们不同的视角和对游戏的理解。笔者认为“区域活动”“活动区活动”“区角游戏”可能更多地是关注游戏环境的创设.而“学习性区域”就明显地把游戏和学习对立起来,否认游戏是一种学习。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幼教网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热点专题

  • 幼儿园教学课件:奇特的建筑
  • 幼儿教学课件:小鱼的梦
  • 河头幼儿园“帮水宝宝搬家”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认识时间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A Apple

幼升小

幼升小资讯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择校

幼升小指导

学区房

幼升小真题

重点小学

上海小学

广州小学

深圳小学

成都小学

武汉小学

南京小学

北京一类幼儿园

海淀区幼儿园

西城区幼儿园

东城区幼儿园

朝阳区幼儿园

其他区幼儿园

幼儿园资讯

教师园地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教案

教学论文

幼儿园课件

幼儿园教师心得

幼儿园评语

少儿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园必读

潜能开发

艺术培养

家庭教育

儿童乐园

科普知识

图书推荐

睡前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唐诗宋词

孕育指南

时尚妈咪

健康宝贝

美食厨房

趣味数学

健康饮食

专家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