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幼教 > 幼儿园资源 > 教学论文 > 环境创设论文 > 正文

对亲子教育的三个再认识

来源:来自网络 2009-07-03 21:39:16

说两句

  我园作为北京市首批早教示范基地,开办亲子园已经两年多了。最初,我们亲子教育的内容仅停留在组织活动上,家长在亲子活动中更多地是观看孩子的表现或在老师的带领下与孩子一起游戏。通过实践,我们改变了做法,对亲子教育的认识和理解也逐渐由表及里。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重新审视亲子教育,从而有效地开展亲子活动。

  亲手教育是以亲缘关系为主要维系基础,以婴幼儿与家长的互动为核心内容,以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和爱护婴幼儿身心健康,开发潜能,培养个性,使新生人口的整体素质得到不断提高为宗旨的一种特殊形态的早期教育。“亲子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科学的家庭教育模式”,更强调父母、孩子在情感沟通的基础上实现双方互动,促进婴幼儿人格的健康发展和父母自身素质的提高。

  亲子活动的主体是家长和孩子。亲子活动中家长既是活动的承载者又是活动的传递者,因此,要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使他们获得正确的育儿观念和育儿方法,并将观念和方法融人到与孩子相处的每一刻,最终促进孩子健康和谐发展。这种发展是全面的,立体的,丰富的,实现这种发展是我们开展亲手活动的根本目的。明确了这一点后,我们调整了工作,从关注活动课程设计转变为如可将老师的新观念传递给家长,使家长内化为自身行为后为幼儿提供有效帮助。

  亲子活动中的课程应指向幼儿。我们设计活动课程时应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及心理发展特点,将活动课程生活化、游戏化、音乐化。生活化,指活动材料是幼儿熟悉的,喜欢的,又是在家庭中可以找到的,家长在与幼儿游戏时不会因为材料不易寻找而影响亲子游戏的开展。游戏化,从幼儿的年龄特点考虑,组织亲子活动时可以游戏的口吻、游戏的方式进行,使家长感受到幼儿在玩中学到了本领。音乐化,为孩子和父母提供一种亲子之间的音乐互动环境,并不刻意向孩子教授什么知识或技能,而是让孩子在旋律和节奏中积累情感和感官体验。基于这种对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的再认识,我们在设计亲子活动课程中更多关注幼儿的情绪、情感体验。

  0-3岁的孩子几乎每天都与家长生活在一起,家长在亲子活动中的角色定位必将对孩子以后的教育甚至终身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对家长在亲子活动中的作用有深入的认识。

  家长应了解亲子活动的内容,学会预测孩子可能的表现。亲子活动中,父母是孩子的合作者。这里的“合作者”不是知识和经验直接的、表面的、简单的传递者,而是一种间接的、内化了亲子活动内容的引导者。因为父母是孩子接触外界事物的中介,他们在孩子观察、注意、操作物体和玩具过程中起着中介作用。因此,我们在组织每个亲子活动之前,首先要将这个活动的名称、目标及家长和孩子应注意的事项告诉家长,使家长在活动中能够根据活动的要求和孩子自身的能力水平、孩子当时的身体和情绪状况,给予适当的指导。在一次点名活动中,钟晴小朋友的姥姥的做法,为其他家长做了榜样。活动中,孩子们要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的姓名、年龄以及自己的陪护者,介绍完毕,家长、孩子和老师报以掌声,并由老师发给孩子一张小粘贴,以示鼓励。孩子们都欣然接受奖励。然而,当我发到钟晴小朋友时,她使劲躲在姥姥的怀里。这时,姥姥伸出手背接过了小贴示。面对其他家长疑问的眼光,姥姥说:“钟晴现在有点不舒服,所以我先接过小贴示,呆会儿钟晴就会从姥姥手中接过小贴士的。是不是,钟晴?”钟晴在姥姥的暗示下点点头。钟晴姥姥的话语道出了亲子活动中家长的重要作用:观察、预测孩子在活动中可能的表现,并给予恰当的指导。

  家长应采取顺其自然的原则,不强迫孩子做练习。亲子活动中,孩子的表现大致分为两类:一是积极参与活动,一是参与活动不积极或不参与活动。面对后者,家长多是将孩子拉回来,要求他完成此项活动。这时的家长忽略了孩子的生长环境、发展速度、性格特点、能力水平、兴趣爱好,以及当时的身体状况等诸多因素的不同。这些因素的不同,致使孩子们在活动中的表现各不相同。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特有的个体,他的田可表现都是有原因的。所以,教师要在活动中引导家长认识到这一点,帮助家长寻找孩子出现这种表现的原因,从而使家长在活动中尊重孩子的选择,不强迫孩子做一些练习。

  家长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让孩子体验到进步的快乐。亲手活动中,家长不仅要做孩子活动中的合作伙伴,更要在与孩子的互动中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及时鼓励、表扬。欣赏孩子是一门艺术,也是孩子今后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我们在亲子活动中,要求家长以夸孩子“你真棒”、竖大拇指、微笑、拥抱、抚摩、点头以及播放表扬孩子的录音等方式,肯定孩子的进步,让孩子在赞许中体验到进步的快乐。

  家长要充分信任孩子。在亲子活动中,有这样一种现象:我们看到的多是家长的手,即使能够看到孩子的手,也是在家长的牵引下。这慨象令孩子的手上哪去了?孩子天生好动的手被家长畸形的教育理念捆住了。家长怕孩子失败、怕孩子受委屈、怕孩子不行……以至于出现了孩子任性、胆小和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针对上述情况,我常期了亲子活动的内容和指导策略,将日常生活中的养成教育融入到亲子活动中。捌桩活动内容中勘口了生活能力和自理能力的培养,如搬小椅子、收放玩具、洗手等,通过这些活动,指导家长解放孩子的小手,让家长发现孩子的能力,相信孩子,赏识孩子,信任孩子,从而尽可能多地给孩子提供获得锻陈的机会。

  对教师角色意识的再认识。教师在亲子活动中不仅是活动材料的提供者、活动组织的引导者,还应是家长、孩子的伙伴。对于家长来说,教师应尽量从家长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了解家长的困惑,从而提供有效帮助。对于幼儿来说,教师组织新颖、有趣、适宜的活动,能够提高幼儿的兴趣,同时给家长提供正确示范。教师不再将自己与家长、孩子分离;而是共同成为亲子活动的有机整体。

  对教师指导的再认识。教师不能仅停留在同一目标、同一方法的指导上,而是要加强对家长和幼儿的随机指导和个性化指导。教学材料不应局限于幼儿园买来的玩具,教学内容也不应仅限于幼儿园的一些游戏活动,而应把幼儿园与家庭中的游戏内容、游戏材料做时间和空间上的迁移。同时,教师的指导语也应将原来生硬的专业性术语转化成易于家长领会的口语化指导,使家长感受到亲子教育不是一件很难的事,它是随时可见的,不需要多么高深的理论知识,只需要一颗设身处地为幼儿着想的心。如在教育技能方面,教师在组织幼儿用小沙锤给音乐配节奏的活动时,可以很自然地告诉家长:“回家后,可用小瓶子装上豆子或米,将瓶子封好就可以进行这个游戏了。”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缩短了教师与家长的距离,使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学会举一反三、灵活处理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在培养孩子情感方面,教师会情绪饱满地面对家长和孩子,当孩子取得点滴进步时会用语言、表情、拥抱等方式告诉孩子,我们为他的进步而高兴,同时对孩子确立自信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另外,当孩子出现某些行为问题时,教师会主动帮助家长分析孩子可能存在的情绪问题或技能问题。如孩子在玩搭积木时,孩子可能会反复搭高、推倒,面对这种现象,家长会认为孩子在搞破坏,这时,教师就应帮助家长分析:孩子是对推这个动作感兴趣,在反复做这个动作中发现和感受一些变化。教师只有帮助家长更新教育观念,与家长携手,才能将新的教育理念内化成行为后迁移到对孩子的教育中,使幼儿在一种宽松的环境中健康成长,这也正是让科学的早期教育走入千家万户的前提条件。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幼教网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热点专题

  • 幼儿园教学课件:奇特的建筑
  • 幼儿教学课件:小鱼的梦
  • 河头幼儿园“帮水宝宝搬家”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认识时间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A Apple

幼升小

幼升小资讯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择校

幼升小指导

学区房

幼升小真题

重点小学

上海小学

广州小学

深圳小学

成都小学

武汉小学

南京小学

北京一类幼儿园

海淀区幼儿园

西城区幼儿园

东城区幼儿园

朝阳区幼儿园

其他区幼儿园

幼儿园资讯

教师园地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教案

教学论文

幼儿园课件

幼儿园教师心得

幼儿园评语

少儿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园必读

潜能开发

艺术培养

家庭教育

儿童乐园

科普知识

图书推荐

睡前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唐诗宋词

孕育指南

时尚妈咪

健康宝贝

美食厨房

趣味数学

健康饮食

专家答疑

-->